野史百科-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

热门搜索: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野史解密  »  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日期:2023-03-28 11:48热度:加载中...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前言

口香糖是现代人缓解压力,祛除口气的常备零食。

许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遥远的古代社会,同样也有口香糖。试想风度翩翩的诗人,站在一望无垠的悬崖边,一边吟诗作对,一边嚼着口香糖,这画风实在不敢想象。

古代不仅出现了口香糖,它的用途和现代相比可重要多了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,这个颇具现代感的古代口香糖,到底为何物?而古人为什么要嚼口香糖呢?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古代已经有“口香糖”吗?古人为什么要用口香糖?

古代一般嚼口香糖的,都是官员。因为在古代官员上朝期间,一旦官员的口气惹得皇帝不满,那官员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。

汉朝时期,其中一位大臣叫做刁存,这位朝廷重臣是皇帝眼中的红人,其在管理朝政上很有一手,可唯独口臭让皇帝大为不满。每当商议政事时,一旦刁存靠近,皇帝总是忍不住深吸一口气。

碍于面子,皇帝不便当面提出,便赐予刁存一件中药,刁存哪知这是何物,还以为是皇帝让其自尽呢。这味中药入口后辛辣无比,且伴随阵阵苦涩。

刁存不知道皇帝所赐之物为什么,还以为自己要死了。于是便急忙赶回家中,和家人做最后一别。不巧家中有客人,听了原委后。将刁存口中之物细细研究,发现其除了辛辣之外,还有阵阵芬芳,更奇怪的是,平日里口臭无比的刁存,此时居然口气如此清新。困扰他多年的口气居然奇迹般地好了。

后来得知,这种其貌不扬的草药叫做“鸡舌香”,在当时,是民间进贡给朝廷的名贵草药,其主要症状正是祛除人体口臭。一时之间,朝廷官员对此物很是痴迷,发展至后期,官员们每次上朝,都会嚼一块鸡舌香,其目的正是保持口气清新,以给皇帝良好的印象。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由此也引发了官员口含丁香的热潮。试想朝廷文武大臣,每个人都含着丁香,这个画面想来也是极为风趣的。

“口衔丁香”也成为汉朝时期皇宫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这个成语也成为后来人们形容在朝廷当官的意思。

《三曹集》中就记载了关于鸡舌香的故事,其中写道当时曹操为了向诸葛亮示好,送给诸葛亮几斤丁香以表情意。不仅如此,还专门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,借此机会欲拉拢诸葛亮至麾下。

可这玩意要看对方如何解读,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免会将行为看作为曹操对他的侮辱,暗喻其口臭。

而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在被贬后,曾专门写过《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》,其诗中写道:“新恩共理犬牙地,昨日同含鸡舌香”,表达了刘禹锡对重新恢复官职,效命朝廷的迫切心情。由此可见,“口衔丁香”已经成为古代在朝廷做官的意思。

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也在其著作《梦溪笔谈》中提到关于丁香治疗口气的作用。

书中记载到:“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,欲奏其事,对答其气芬芳。此正谓丁香治口气,至今方书为然。”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可见当时朝廷之中,丁香已经成为人们祛除口气的草药,其作用和如今的口香糖相似。书中也说到皇帝对于口气清新者所奏之事,相对较为上心。放到常人的心态同样如此,谁也不愿意口臭之人整日在面前晃悠。

发展到明清时期,口含丁香不仅成为朝廷官员上的必备物件,甚至在一些贵族家庭或是文人墨客间,也开始流行这种习惯,人们将口气清新作为对对方表示尊敬的体现。在当时的社交礼仪中,口含丁香也是一种重要的涵养的体现。

古代的口香糖长啥样?看我国古代口香糖的发展史

既然丁香如此受欢迎,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被称为“古代口香糖”的植物到底为何物。

丁香在古代的学名被称为“鸡舌香”。其形状又细又长,如同如今使用的钉子。其实丁香自古以来都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,它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着较为显著的功效。

由于丁香能够散发出极其浓烈的香味,古人不仅利用其消除口气,甚至有人专门用来沐浴,其体味清香自然。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丁香的使用方式非常方便,完全不用明火蒸煮,只需放入口中咀嚼,即可达到消除口气的神奇效果。 正是由于其咀嚼的方式和功效和口香糖相似,因此现代人称之为“古代口香糖”

根据《汉宫仪》记载,汉朝时期的兵部尚书口含鸡舌香禀报政事,而皇帝和他靠的很近,闻到丁香的气味,皇帝不禁发出感慨“尚书郎怀香握兰,趋走丹墀。”由此可见,口气清新对官员仕途的发展的关键之处。

可别小看鸡舌香这种草药,它在古代可是极其名贵的草药,并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。唐朝时期李商隐就在《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》写到:“暂逐虎牙临故绛,远含鸡舌过新年。”就连官员都只能在过年期间才有幸享用到丁香这种草药,更何况普通的百姓,由此可见当时丁香的珍贵程度。

就连《三国志》都有关于鸡舌香的记载。在送礼这件事上,曹操这名枭雄不曾小气,当时金银珠宝在他眼中就俗了。因为五斤鸡舌香,不仅是对诸葛亮尊贵身份的显示,更体现出曹操眼光独到的送礼品味。

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识货,在普通人看来,这种草药或许一文钱都不值,要不怎么说,鸡舌香这种草药得是有识之士才有资格享用。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有人要问,鸡舌香既然这么好,为什么现在很少人用。其实鸡舌香的作用仅在于去除口气,随着真正口香糖的出现,人们更愿意用方便快捷的新型口香糖,而且的它的味道更为清香。而鸡舌香只是作为古人祛除口气的替代品。如今更多运用在中药上。

唐朝时期,随着经济发展迅速,整体社会的生产水平相显著提高。俗话说“饱暖思淫欲”,但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,自然对温饱之外的事物有了新的追求。不仅如此,在唐朝时期的社交礼仪中,人们也变得更懂礼貌了。除了官员外,百姓间对于口臭的也有了相应的认识和防范。因此,唐朝时期的口香糖也变得热销起来。

唐朝经济的发达,造就了真正“口香糖”雏形的出现。人们不再满足于用鸡舌香来祛除口气,而是运用多种中草药元素,《千金要方》中记载了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,其中包括如丁香、桂心、甘草等研磨而成的药丸。这种看似鱼丸的药物,其主要功效正是医治口臭的疾病,不仅祛除口气,还能从根源上治疗身体并发症而引发的口臭病症。

在鸡舌香之后,薄荷在唐朝也成为人们消除口臭的新型植物。

唐朝时期不少文人墨客都对薄荷这种植物青睐有加,著名诗人李白正是其中之一。当然,古代的薄荷和现代人所吃的薄荷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那时人们大多直接将薄荷叶当做口香糖,直接放在嘴里嚼。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薄荷除了被他们闲来无事干嚼以外,他们在做食物时也会在食材里面放少许的薄荷,除了可以增添食物的味道之外,还可以让他们的口臭慢慢的消失。

除了直接放在口里嚼,唐朝人还学会了在各类菜谱中加入薄荷作为调味品。随着人们对薄荷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,大部分唐朝出品的菜肴都有薄荷的成分,久而久之,唐朝时期几乎很少人有口臭的病症。

这也是唐朝时期使用程度最高的“口香糖”,它不同于如今的糖类,但薄荷在去除口气的效果上相差无几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人们嚼薄荷,不会遗留下难以清理的痕迹,这一点上古人做得可比我们干净、卫生多了。

宋朝时期的口香糖在原有的基础上,又增加了一种被称为“含香圆”的元素,这种听起来玄幻又少见的元素,其实早在我国古代著名医术《圣济总录》中有所记载。

含香其实也是一种药丸,其形状和唐朝时期的“口香糖”有异曲同工之处,当时其内部的成分可大不相同。

宋朝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,女性从基础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,她们被赋予了更多社会上的工作职能,也开始了少许社交生活。

这时候的含香主要用在女性身上,其作用如同人们用的“走珠露”,它能让女性的体香更持久,当然这类物品也可食用。随着其功能被开发,含香成为宋朝女性祛除口气的主要药品。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后来随着人们对含香的认识越来越深,不少男性在出行或商业交流时,也习惯性地吃一口含香。这是当时社交礼仪上尊重对方的体现。

宋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发达,也衍生了不少嗅觉敏锐的商人,他们看中含香这种药物的发展前景。于是经过改良后的含香,摇身一变成为一种叫做香糖果的小吃。其口味酸甜可口,又能一定程度上起到祛除口气的食疗效果,这种小吃在宋朝社会大受欢迎。

口香糖的演变过程随着朝代的更迭形成了多样化的态势,随着清朝早期外国贸易的进入,又出现一种“香茶”的草药。清朝时期的相关书籍,如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中就记载了关于茶香这种物质,茶香其实是一种中草药,经过研磨之后,逐渐成为香茶饼。其用途如同现代人常用的茶饼。可清朝人并不是用来泡茶,而是直接放入口中咀嚼。

当时一些贵族在饭后都会嚼一片香茶,其目的正是祛除口气。同时这种香茶不仅能帮助人们帮助清新口气,长期使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。不少人在食欲不振时,同样采用嚼香茶的方式治疗。

当然,这种香茶并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,在清朝,香茶的价格很高,其适用范围也仅限于当时的贵族阶级和官员。

如果要查看清朝的贵族人士的包,很容易找到其中一件小包,其中包裹的正是这种香茶。人们将香茶当做日常的零食,一旦碰到需要和人交流沟通的时候,就会嚼上一口香茶。这是当时社会地位和社交礼仪的体现。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结语

想不到古人在社交礼仪上,也和现代人一样,如此重视口气问题。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交工作中,人与人的交流难免出现口气的问题干扰,除了口香糖,现代还有各类清新喷雾和牙膏等。

而古人在去除口气上的物品稍显复杂,但其功效和现代的口香糖无异。由此可见,虽然在古代商业往来较少的情况下,古人对社交礼仪依旧如此重视,这一点,从一颗小小的“口香糖”中也可窥探一二。


参考文献:

《圣济总录》

《千金要方》

【相关文章】

口臭怕尴尬,古人如何解决口腔卫生问题?古人也嚼“口香糖”

标签:口香糖  丁香  曹操  诸葛亮  汉朝  北宋  刘禹锡  唐朝  熊猫宝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8556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